冬筍和春筍的區別是什麼

我老家在農村,家門口有一片蘭竹林,每年在春天我們會吃到春筍,冬季就去挖冬筍,這兩種筍子的形態習性我再熟悉不過了。有人會問冬筍和春筍的區別,其實從外形上看是有很大區別,冬筍長在土裡小顆,春筍則長出來很大顆。但這只是外表的區別,下文詳細講解。

冬筍和春筍的區別是什麼

一、冬筍和春筍的區別

1、冬筍是立春前還沒有出土的南竹的幼筍,春筍是立春後已經在泥土面上冒尖或者全部出土的南竹的筍。冬筍通身沒有一點綠顏色,特別是筍尖是沒有一丁兒綠色,只要一露尖,就是春筍了。

2、冬筍是淡黃色,出土的春筍的筍衣是麻色。冬筍是公認的筍中皇后,相對於春筍,其肉質更為細嫩,營養更豐富,味道也更鮮美,素有"蔬食第一品"之美譽。 冬筍的吃法很多,葷素皆宜。家常菜中,筍燒肉、筍燒雞和筍燒魚等都是鮮美異常的佳餚。

3、冬筍不僅用於筵席,也適宜家常菜用。

4、看:春筍毛多,而且外面包著的皮有黑色條紋,整體顏色發黑,而冬筍外面的筍皮是金黃色的,沒有黑色條紋。即使菜販子故意把毛清理了,肉眼也能分辨

5、摸:冬筍的外皮都是緊緊包在一起的,摸上去很實在,而春筍外皮有點鬆動。此外,冬筍的個頭也偏小一點,大部分都在三兩左右,而春筍多在半斤以上。

6、竹筍是竹的幼芽,有竹肉、竹胎、竹芽之稱。它的品種繁多,一年四季都有出產,按時節分,春天破土而出的稱“春筍”;夏秋時節收穫的稱“夏筍”;冬季收藏在土中的稱“冬筍”,但以春筍和冬筍較為珍貴,尤其春筍筍體肥大,美味爽口。

7、冬筍是立春前還沒有出土的南竹的幼筍,春筍是立春後已經在泥土面上冒尖或者全部出土的南竹的筍。冬筍通身沒有一點綠顏色,特別是筍尖是沒有一丁兒綠色,只要一露尖,就是春筍了。

8、冬筍是直接從土裡面挖出來的;早春筍在民間又叫‘頂土花筍’,就是筍子快從土中冒出來的時候,這種筍子無論是營養價值還是經濟價值都接近冬筍,所以價錢也差不多;春筍是已經破土而出的,比較好採摘,所以價錢不貴。

二、筍的營養價值

筍,在我國自古被當作“菜中珍品”,在營養上,過去有不少人認為,筍味道雖然鮮美,但是沒有什麼營養,有的甚至認為“吃一餐筍要刮三天油”。這種認識是不準確的。其實,竹筍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糖類、鈣、磷、鐵、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C。每100g鮮竹筍含幹物質9.79g、蛋白質3.28g、碳水化合物4.47g、纖維素0.9g、脂肪0.13g、鈣22mg、磷56mg、鐵0.1mg,多種維生素和胡蘿蔔素含量比大白菜含量高一倍多;而且竹筍的蛋白質比較優越,人體必需的賴氨酸、色氨酸、蘇氨酸、苯丙氨酸,以及在蛋白質代謝過程中佔有重要地位的穀氨酸和有維持蛋白質構型作用的胱氨酸,都有一定的含量,為優良的保健蔬菜。

中醫認為筍味甘、微寒,無毒。在藥用上具有清熱化痰、益氣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猶其是江浙民間以蟲蛀之筍供藥用,名“蟲筍”,為有效之利尿藥,適用於浮腫、腹水、腳氣足腫、急性腎炎浮腫、喘咳,糖尿病、消渴煩熱等,嫩竹葉、竹茹、竹瀝均作藥用。筍還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纖維的特點,食用筍不僅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去積食,防便祕,並有預防大腸癌的功效。筍含脂肪、澱粉很少,屬天然低脂、低熱量食品,是肥胖者減肥的佳品。養生學家認為,竹林叢生之地的人們多長壽,且極少患高血壓,這與經常吃筍有一定關係。

三、筍的保鮮方法

春筍要質地鮮嫩,黃色或白色最好;毛筍以整齊色白,鮮嫩為佳;行邊筍以質嫩、色嫩為佳;冬筍以黃中略顯白的為好。別被一些看起來白白胖胖的招人喜的竹筍矇騙住,太“壯實”的筍也許口感就不那麼嫩了。竹筍是鮮菜,越新鮮越嫩,越有身價。若不能即食,買回竹筍後在切面上先塗抹一些鹽,再放入冰箱中冷藏。

想要儲存好筍的營養價值,同時讓它的口感更好,就要存放好,冬筍的存放主要是防止水分丟失,可按以下法存放:

1、選完整無傷的冬筍,放入塑料袋中,紮緊袋口,可存放一個月不變味。

2、裝箱儲存在木箱底層鋪2-3寸溼黃沙,把冬筍尖朝上擺好,然後再用溼黃沙埋好並將沙子拍實,放在陰涼通風處,可存放1-2個月。

上文我們詳細的瞭解了冬筍和春筍的區別,其實他們在烹飪上也有細微的區別,春筍略帶了點苦澀,而冬筍就很香甜清脆筍肉要柔嫩些。春筍的外形很大還有很多外殼,而冬筍就是很小的一個外表光滑。挖冬筍是很講究的,冬筍順著竹子的經脈長而且只露一個頭,沒有挖出的話第二年春天就會爛在土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