髮菜是什麼,它有什麼典籍故事?

日常生活中人們離不開主食肉類蔬菜這幾種食物,主食和肉類主要是提供能量,但是蔬菜的作用就是平衡食用主食以及肉類帶來的不適,常食蔬菜不僅可以保證排便順暢,久而久之皮膚也會變好,那麼蔬菜中的髮菜是什麼,它有什麼典籍故事?

髮菜是什麼,它有什麼典籍故事?

髮菜是什麼

髮菜(拉丁學名:Nostoc flagelliforme Born. et Flah.),中文學名:髮狀念珠藻,是藍藻門念珠藻目的一種藻類,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如中國、俄羅斯、索馬里、美國等)的沙漠和貧瘠土壤中,因其色黑而細長,如人的頭髮而得名,可以食用。廣東人取"發"(fà)的諧音"發"(fā)而寫成"髮菜",意爲發財,廣東通用簡體字後,一律簡化成"發",使之變爲互通,在農曆新年的廣東菜式中更爲常見。

髮菜始見載於清代李漁(1611-約1679年)《閒情偶記》,"菜有色相最奇而爲《本草》、《食物志》諸書之所不載者,則西秦所產生之頭髮菜是也浸以滾水,拌以姜醋,其可口倍於藕絲、鹿角菜。"據傳,唐宋時期,髮菜已是出口物資;又一傳說,漢代蘇武牧羊北海濱時,以髮菜充飢,此說如有據,則漢代即已食用。從漢代起,權貴們就常把髮菜作爲貢品奉獻給皇帝食用。據說慈禧太后的菜單上,也有一道"拌髮菜"。傳說公元前一百年,蘇武出使匈奴,被扣在北海(今甘肅省民勤縣)牧羊19年,歷盡千辛萬苦,有"渴飲雪,飢吞旃"的記載,就是以野菜中的髮菜爲食。

髮菜,顏色烏黑,狀如髮絲。明末清初戲曲理論家李漁稱其爲"河西物產第一"。髮菜在甘肅張掖市山丹縣境內分佈和生長非常廣泛,羣衆也早有食用習慣。改革開放以後,隨着商貿流通的發展,山丹髮菜逐步走出山丹,享譽南北,成爲山丹一珍。天然髮菜具有解毒清熱、理肺化痰、調理腸胃的作用,尤其具有降血壓的獨特功效。髮菜諧音"發財",與甜食搭配烹製爲佳,深受廣東一帶人們的喜愛。20世紀80年代--90年代開始,在山丹大量收購,經加工包裝成爲烹製佳餚、饋贈親友的上品,也成爲山丹物產的一張名片。

髮菜是什麼,它有什麼典籍故事?髮菜主要是取自廣東諧音發的意思,是人們爲了獲得好的寓意而選擇給食物去這樣一個名字,髮菜的味道清爽可口,經常被用於作爲湯類或者直接素炒,而且髮菜的營養價值不輸於其他的蔬菜,有很好的功效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