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的由来

古人由于要耕作而对气候非常敏感,因此,有了二十四节气。在不同的节气做不同的事情,就有了春播种,秋收货的说法。我们从小就知道节气歌,节气歌里有立夏这个节气。但是,我们从来都不知道立夏的由来。也许,我会更加好奇,为什么这个季节叫夏。

立夏的由来

立夏的由来

立夏是一种节气,在这个节气前后,正是农作物生长旺盛的季节,由于在这个时候,人因炎热而不喜欢食用,会变得消瘦,古称为“枯夏”,立夏因此而由来。

1、立夏的设立

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是农历的立夏。此时,“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的气候特点:”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我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

2、立夏的由来

我国古代将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即:蝼蛄)蛄在田间的呜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这时,万物繁茂。立夏以后便是炎炎夏天,为了不使身体在炎夏中亏损消瘦,人们往往会在立夏进补,以使自己的身子强健有力。

南方大部分地区,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也迅速滋长蔓延。客家人所居地方,立夏时节,已经完全进入夏季,天气炎热,人们食欲不振,开始消瘦,即“枯夏”。但立夏过后,却是农耕时代,最需要人力的时候,人们希望借助于立夏“被养”,强身健体。另一方面,体质较差、抵抗力较弱的人们容易受到病菌侵袭而发生疾病。民间开始偷闲消夏,注意饮食补养,人们在立夏吃一些食物,往往寄托着祈福、保佑平安、发财致富的良好愿望。

有时候,不得不敬佩古人把生活与节气结合起来了,我们都知道夏日炎炎胃口下降,即便到现在,我们也感觉夏日没有食欲。在古代消瘦下去,被称为枯夏,立夏的由来便是这样简单。虽然,古代的人都是因为要种植农作物因此寻找了这样的规律,但是,直到现在,这个规律对于我们研究气候变化,都还起着重要的作用。